野人网 HI-神农架▾ 神农架文化 查看内容

神农架有太多令人骄傲的地方

2014-11-24 23:15| 发布者: hisnj| 查看: 1122| 评论: 0

摘要: 中华人文始祖炎帝在这里架木为梯,尝百草救民疾教稼穑;  中国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发源地;  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系统,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

中华人文始祖炎帝在这里架木为梯,尝百草救民疾教稼穑;

  中国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发源地;

  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系统,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采访组记者在神农架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是“生态”,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看到最多的是生态保护。

  神农架林区山峦叠嶂,峡谷深幽,绝壁千仞,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单位。林区平均海拔1700米,以神农顶最高,高程为3105.4米,被称为华中地区最高点。林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4%,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多张生态名片。林区境内汉江流域面积21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6.25%。四条主要水系中,堵河、南河属汉江流域。其中,堵河水系属汉江上游,发源于神农架山脉北麓,经竹山、房县、十堰、郧县入汉江,汇入丹江口水库。南河水系是神农架林区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起点于神农架林区阳日镇的鱼头河至华中第一峰神农顶脚下,经保康、谷城入注汉江。

  神农架林区由粗放式农林伐木经济转型为现代生态旅游经济经历了三个阶段。

  神农架建制初期,以修路和伐木的原始粗放型经济为主。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房县、兴山、巴东的24个公社和2个药材场、1个农场划入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划,1971年划归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2年3月复归省辖,1976年5月划归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3年8月又复归省辖。1980年11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1985年巴东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桥河3乡移交神农架林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林区党委、政府开始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关系,1985年提出了“加强保护,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全面开发”的方针,几经调整,于1997年确立了“立足保护,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富裕文明的神农架”的建设方针。2000年3月,神农架全面停止天然林砍伐、“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林区党委、政府适时提出了对神农架进行“二次大开发”,构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以绿色产业为支柱产业的生态经济建设体系的设想,确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富裕文明的神农架”的建设方针,神农架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神农架要彰显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价值,打造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注重生态建设,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引领作用,建成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神农架林区利用这一发展机遇,以“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目前,5A级神农架景区已经建成神农架世界(国家)地质公园、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些以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为标志的景点,已经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两地《黑暗传》 同宗同源一家亲

  2010年5月18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将保康县和神农架林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当天,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保康县、神农架林区两地打包申报的《黑暗传》榜上有名。

  《黑暗传》也叫《混沌传》、《混元记》、《盘古传》、《玄黄始祖记》,讲述了史前无数神话英雄创世的艰难故事。

  在神农架林区,一位名叫胡崇峻的老人,曾经花费一生精力在神农架深山老林中打捞中华民族文明的碎片。他曾九赴兴山,三到秭归,八奔保康,三至房县,历尽千辛万苦,从民间歌手那里采集了多个手抄版本,整理编辑了可称为中华汉民族的历史史诗《黑暗传》。

  而在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保康,20多年来,有关人士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同样获得了《黑暗传》的许多第一手资料,发现十多种《黑暗传》不同时代的手抄版本,而且保存的完整性令世人震惊。其中清代手抄本《玄黄始祖记》最为完整,不仅配有河洛图和八卦解说,而且长达20回3000多行。

  《黑暗传》的保存,是神农架先民崇敬上古开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结果。他们把神话当做真有其事的历史知识,代代往下传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传》手抄本奉为经典,当作传家宝加以珍藏,从不轻易示人。在神农架,把《黑暗传》带进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为子孙所知的事屡见不鲜。《黑暗传》的发现,是中国古神话的发现,打破了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的定论,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因此成为神农架民间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黑暗传》是一部“活态史诗”。它采取口头与书面文本世代相传,作为“孝歌”“丧鼓歌”出现。而且,由于《黑暗传》题材宏大,叙事复杂,被民间歌手视为“大部头”,能全篇歌唱的歌手极少。

  在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记者见到了《黑暗传》的传承人陈切松。这位14岁就开始学唱《黑暗传》的传承人,能唱出近400段唱段。陈切松告诉记者,之所以从小就热爱《黑暗传》,是源于外公传下来的一本《插图本黑暗传》,书中丰富离奇的神话故事,让他沉迷其中,并成了一生挚爱。

  由于痴迷,陈切松常常在周边地区寻找《黑暗传》的不同版本。而在保康、南漳等地的寻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黑暗传》在神农架和保康县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先后进行了数次整理,真正完整的版本,还等待着两地人民继续努力,合力修补。

  

  川鄂古盐道

  见证汉江流域商贸文化

  很多人知道有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但鲜有人知道,从谷城县格垒嘴汉江码头经神农架至四川巫山有一条兴盛数百年的古盐道,有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

  古盐道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厚重的古代陆路交通历史,也是汉江流域商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湖北省组织东部地区的“茶道”和西部地区的“盐道”普查。其中,神农架林区文物管理所承担了川鄂古盐道普查任务,文物管理所所长秦小兵和考察人员徒步800多公里,搜集到大量关于古盐道的文物和文献资料。

  汉江古有“南船北马”之称,为什么重庆巫山巫溪大宁盐场的盐不直接经过长江汉江的黄金水道,而要在人迹罕至的绝壁峡谷,越过一道道鬼门关开辟一条盐道呢?

  川鄂古盐道的兴盛,与汉江支流南河和汉江水运大通道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文献记载,川鄂古盐道起于秦汉时期,兴盛于明末清初。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豫陕晋冀的农民起义军割据为王,官府为了绞杀农民起义,阻断了海上供盐通道。为了打破官府的封锁,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亲率官兵,开辟了一条新的川鄂古盐道,这就是重庆巫山巫溪大宁盐场经神农架到保康、谷城汉江码头的古盐道,从古盐道运出的盐,在南河上船转入汉江运往河南、湖南、河北、陕西、山西。

  古盐道的兴盛带动了沿途商贸的发展,古盐道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商品交流集散通道,重庆的盐、铁、农具、杂货、骡马,运往鄂西北,湖北的棉布、杂货运往川东,精明的商人在古盐道上开设商铺客栈,神农架的红坪镇、坪阡镇一线古盐道因此留下了35处文物景点,一些遗迹至今尚存。

  古盐道记录了川鄂商贸史,也记下了背盐人辛酸血泪史。

  因为古盐道实为官府所不容的私盐盐道,背盐人所选的路越隐蔽、越荒无人烟越好。但这样的路就意味着背盐人所走的路处处都是鬼门关,处处都是险峰绝壁和深谷。背盐人背一趟盐要走几个月,去的路上要背上一袋袋玉米饼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沿途寄存在民居家中,回来的路上,再依次取食。一袋盐180斤,一个背盐人要背3袋盐,也就是要负重500多斤,行数百公里崎岖山路。背盐人满身淌汗却不能用毛巾擦汗,只能用一种竹片制成的“汗爪子”,用沾有盐分的手巾擦汗会把脸擦破。在险道上走要3步打一杵,岩石上至今还留下深深的打杵印和马蹄印,背盐人如此辛苦,几个月行程下来,报酬往往只有几斤盐。

  古盐道虽然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但这段历史真实地记录了穿越神农架古盐道的商贸史,也记录下汉江流域商贸交流集散的历史。如今,这条古盐道已经成为神农架生态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神农架文物管理部门正在申请将古盐道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在神农架林区,有一片高山平原。这就是美丽的大九湖湿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这里的洁净水源将汇入丹江口水库,神农架人努力洁净水源,确保一江清水送往北京。

  在大九湖湿地的5号落水孔,记者看到,一潭清水正缓缓从小孔中渗入地下,而整个大九湖湿地里,像这样的落水孔不计其数。大九湖平坦的高山草甸下,有着无数个“漏斗”,能将高山上的雨水漏入地下暗河,再喷薄而出流入堵河,最终注入汉江,汇入丹江口水库。

  这个漏斗形的地貌,导致整个湿地的各种水源流入地下暗河。为了保证水源的纯净,林区作出了巨大努力。

  在大九湖,有2300多名村民每天的生活、劳作影响库区的水质安全。为了保护汉江水源,神农架林区决定,将整个大九湖湿地内的居民全部迁出。据林区水利局党组成员、南水北调办主任施国俊介绍,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持水土,“十二五”期间,神农架林区在红坪镇和大九湖镇分别启动了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和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实施后,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水土流失危害减少;减轻了项目区及下游地区的自然灾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为了这纯净的水源,茂盛的森林,神农架人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遇,不引进工业企业,以杜绝污染,甚至连大规模的酒店想要进入神农架都非常困难。因为,神农架的建设用地非常少,土地都留给了青山绿水。”施国俊说。

  生态文明的天堂。

  6月的神农架一如初春,气候宜人,满眼新绿。高海拔的地貌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了神农架植物的天堂、动物的天堂、旅游者的天堂。

  丛山峻岭之间,峡谷风徐徐吹来,清翠的树叶随风起舞,绿得耀眼。这里没有裸露的山坡,更没有如癞痢一样的挂坡地,各种植物的一茎一叶都吸足了养分,向人们展示着神农架生态保护的奇迹。

  神农架动植物博物馆外的木质栈道中间,有许多为树木让道的圆孔,圆孔的中间,一棵小树长起来,栈道要为树让路,人也要为树让路。

  神农坛是神农架旅游景点中最为庄重的地方,依山而建的神农坛顶,有炎帝的雕像,而就在那庄严的台阶之中,也有不少台阶的中间留有树孔,一棵棵水杉或其它不知名的树种长在台阶中间,为植物让路,为树木让路已经成为神农架人的一种习惯。

  神农坛顶还有一棵树龄1200年的铁坚杉。去年春天,这棵铁坚杉长了一种病虫,大片大片的树被病虫吃掉,为了治好这棵树,林区有关部门没有打农药除去病虫,而是组织了20多人,搭起脚手架,用手工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耗费20余万元,硬是全部清除了千年古树上的病虫害。

  这里,是植物的天堂。

  在神农顶主景区,有一个野生动物园,那是各类动物的庇护所,不论什么动物生病了或是打斗中受伤,动物保护人员都会把它们弄到动物园治病养伤,直到伤好后再放归自然。

  神农架的主景区时常会遇到熊在公路上游玩,每当这种时刻,过往的车辆会悄然停下,直到大熊玩尽兴离开公路,车辆才会继续前行。

  神农架有蜂场,这里的农家土蜂一箱蜂一年才能酿出十几斤蜜,因为这样的蜜是采自神农架百草百药花粉而成,一斤蜜要卖出400多块钱。而熊是最喜欢偷蜂蜜的,每到收蜜季节,常有熊大摇大摆来到蜂场,抱起一箱两箱蜂蜜,坐在那里旁若无人地狂吃,丝毫也不心疼一箱价值上千元的蜂蜜抛洒满地。林区养蜂人没有敲锣打鼓放鞭炮吓走熊,而是静静地立在一边,等大熊饱餐之后再收拾残局。

  这里,是动物的天堂。

  神农架经济建设由粗放式农林伐木经济转型为生态经济以后,山上有树不能卖,有药不能采,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生态经济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神农架原生态的动植物回来了,原生态的地质地貌回来了,原生态的奇峰林海回来了。

  为了这一切,神农架人牺牲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换来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环境。

  这里,是旅游者的天堂。


上一篇:香溪源的传说下一篇:神农架的吆喝
  • 鄂ICP备14017416号-1.©2014-2021 野人网-
    GMT+8, 2024-12-2 19:59 , Processed in 0.070376 second(s), 22 queries .